2015年1月14日,学院组织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辅导报告。特邀我校哲学研究所所长欧阳康教授做相关报告,全体教职工及离退休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到会听讲。
2015年1月,高电压工程系完成整体搬迁。高电压工程系告别近五十年的旧址,搬迁至西九楼西边的原新电机厂房内,搬迁工作历时5个月。
2015年2月26日,朱秋华任教务科科长。
2015年3月30日,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2015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周孝信院士、樊明武院士、程时杰院士、潘垣院士、雷清泉院士、王锡凡院士、马伟明院士、梁曦东教授、孙元章教授、王成山教授、裴元吉教授、段旭如研究员、傅鹏研究员、段献忠教授等委员参会。
2015年3月,“神光-Ⅲ主机装置主放大系统片放能源系统(能源组件部分)”项目通过验收并获好评。该项目属于国家重大科研设施建设项目,2009年签订,经过2年多的研发和3年多的装置整体运行考核,获得最终验收通过。
2015年5月10日,实验教学中心获6项湖北省“自制仪器设备”奖。
2015年5月23日,学院举办第一届电气工程学科高校青年教师学术前沿论坛。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和我校相关领域的高校青年学者共约80人应邀参加。
2015年5月30日,学院承办电气科学与工程学科“十三五”规划暨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于5月30日至6月1日在武汉召开,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电气科学与工程学科主办,与会专家就“十三五”期间电工学科发展规划、发展布局和人才队伍建设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充分交流,并进一步完善了学科发展“十三五”规划报告。周孝信、郭剑波、顾国彪、马伟明、雷清泉、韩英铎、王锡凡、邱爱慈、余贻鑫、钱清泉、李立浧及潘垣、程时杰等十三位院士出席会议,另有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30位电工学科以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2015年6月6日,学院在武汉东湖大厦承办第三届中国托卡马克物理东湖会议。有来自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30余位专家参加。
2015年7月18日,学院成立创新电机技术研究中心企业联盟。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学术年会,国内外电机行业著名企业及科研院所代表共计90余人参会。创新电机企业联盟的成立是高校与企业间交流方式的创新,有利于促进最新科研成果的产品化,推动中国电机行业的进步。
2015年8月,“高功率脉冲电源系统”交付甲方使用。该项目由戴玲主持,是学校重大立项项目,2013年立项,历时2年研制工作,全套装置完成。该电源系统用于电磁发射,是目前国内同领域内集成度与展示度最高的电源系统之一。
2015年8月,电气学科大楼于开工建设。大楼由主楼、副楼、裙楼组成,主楼12层,副楼为6层,裙楼为2层楼,群楼总建筑面积32799㎡,总造价10460万元,由华科大建设设计院设计,中太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华胜监理公司建造。
2015年9月2日,电气学院获得校工会诗歌朗诵比赛二等奖。40名教职工组队参加了学校工会“共筑和平梦”诗文朗诵比赛,原创的《弘扬抗战精神,建设一流大学》获比赛二等奖,杨之翰、邓静、杨勇和李群等担任朗诵主角。此次诗朗诵诵诗抒情,借词言志,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对英烈的哀思、对和平的珍爱。
2015年9月12日,电气学院邀请业界专家来院授课。针对2012级电气学生的生产实习,邀请中国西电集团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总经理助理殷晓刚等三位有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开展了为期两天的系列专业讲座。
2015年9月14日,EPT电子电力变压器工业样机成功试运行。由毛承雄教授团队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联合研究开发的三相10kV/400V电子电力变压器electronic power transformer, EPT,工业样机成功完成了72小时工业现场试运行,是电子电力变压器研究及应用迈出的坚实一步,标志着我国在EPT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走在了世界前列。
2015年9月15日,学院承办英飞凌-华中科技大学新技术研讨会。双方就电力电子新型材料和器件、大功率高功率密度电力电子变换系统分析设计技术,以及电力电子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2015年9月18日,学院按三个模块保送2016届免试研究生。本科2012级保研大会分A、B、提高班三个模块分开进行,学院内提供100个指标供大家进行选择,其中直博指标共25个。保研大会结束后,12级共有127位同学获得保研资格选择(本院保研有106人)。
2015年9月29日,文劲宇担任学院党委书记。学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利剑主持会议并宣读校党任〔2015〕15号文件和校任〔2015〕19号文件,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马小洁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根据校党任〔2015〕2号文件,学院原党委书记于克训于2015年1月任校党委组织部部长、党校副校长。
2015年11月12日,《纳米快报》(Nano Letter)在线刊发吴燕庆教授团队论文《Large, tunable magnetoresistance in non-magnetic III-V nanowires》。微纳电子器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了极小尺寸下超灵敏低功耗的磁阻器件,是国际上对非磁性半导体纳米线的首次类似研究。
2015年11月12日,为与“国家脉冲强磁场中心”区分,学院“脉冲强磁场中心”更名为“强磁场技术研究所”,所长丁洪发,副所长肖后秀、吕以亮、曹全梁。
2015年11月18日,学院聘任组换届(主任、副主任)。聘任组(康勇、文劲宇);学术评议组(文劲宇、康勇)。
2015年11月19日,学院建立学业指导中心。目的是充分利用大四年级优秀学生资源,加强课堂外学业辅导能力,帮助学业困难同学进行复习备考。
2005年11月,学院完成老电机搬迁工作。为配合学校整体规划需要,根据学校领导会议要求,限期拆除学校逸夫科技楼南侧的老电机厂。
2015年11月,高压领域核心期刊《高电压技术》杂志编辑部领导应邀到院进行交流,编辑部彭纯正社长、严梦主任带队。
2015年12月14日,学院召开教职工大会进行党风廉政教育,接受了学校纪委自查自纠检查。
2015年12月17日,“高性能托卡马克芯部等离子体输运和稳定性研究”项目年度研讨会召开。该项目是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本次会议就项目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研讨,来自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20余位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
2015年12月27日,第四届国际青年学者东湖论坛-电气分论坛成功举办。学院邀请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共计20名优秀青年学者到校进行学术交流。本届东湖论坛全校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260余位优秀青年学者参加,主要围绕前沿科学领域及热点问题展开交流,共商合作。
2015年,学院2015年聘请5名海外教授。分别是:顾问教授1名,是俄罗斯联合核物理研究所Igor Meshkov;客座教授4名,是英国拉夫堡大学Bucur Novac、美国罗德岛大学何海波、美国梅奥医院刘伟和杨杰。
2015年,学院获批5项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项目(B类)。分别是:俄罗斯科学院科拉科学中心阿纳托利·乌索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徐隆亚,俄罗斯联合核物理研究所Igor Meshkov,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Babak Fahimi,德国亚琛工业大学Gerhard Pietsch。
2015年,辜承林、曲荣海和陈德智等3名教授获评研究生课程责任教授。
2015年,学院通报近年学位论文评优情况通报。2012年至2014年共有5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有4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陈宇(指导教师康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4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015年,学院共有104位研究生出国交流。其中完成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5项(国家公派联培2人,攻读博士学位3人),短期出国交流5人和出国参加会议94项,分别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韩国等国进行学术交流。
2015年,学院在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新的培养方案中规划开设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 24门,有15门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参加研究生院组织的评估,6门课程评为优秀,所有课程均合格。
2015年,学院按照“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培养的第一期研究生毕业。为促进学科交叉和创新发展,学院从2012级研究生开始全部按照“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招生、培养和毕业。2012年开始允许2009、2010和2011级的研究生可在原二级学科专业或“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中自愿选择颁发毕业证书和工学硕士(或博士)学位证书。
2015年,学院组织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学院党政班子先后进行了“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等三个专题学习。各党支部于11月上旬分别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
2015年,新增2个校级责任教授团队。分别是:电路理论机械大类,责任教授是李承;电磁场,责任教授是叶齐政。
2015年,在常州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创建新的实习点。与常州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华中科技大学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书》。
2015年,卓越班本科生开设系列企业课程。学院与伊顿公司合作,邀请伊顿高级职业培训师,讲授“培养创造性思维”“驱动您的职业生涯”“情商与压力管理”和“职业生涯规划”等系列企业职场训练课程,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和自身职场发展将面临的系列问题。
2015年,学院大力推进本科生海外学习计划。2015学年学生出国交流87人次,4人获得学院资助;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签订了电气工程专业交换生项目,在该校进行“3+2”的本硕项目。
2015年,学院制订实施《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实施细则》。
2015年,学院全面实施《课程组长及主讲教师岗位实施办法》。有课程组长32人,主讲教师83人,五个责任教授团队47人。学院于2014年制订该办法,2015年开始以课程组为抓手全面推进,上半年学院开设的所有课程均设立了课程组,在全院范围内选聘课程组长和主讲教师。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在课程组内设立教学辅助岗,课程组长指定老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并给予青年教师教学辅助岗岗位津贴。
2015年,聚变所承担第5个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项目名称“宏观磁流体不稳定性以及破裂的缓解与防护研究”,前三年获批经费1469万元。
2015年,“ITER射频负离子源关键技术”课题通过验收。该项目由应用电磁工程研究所承担。2015年3月发展和完善了大功率射频等离子体激发的理论与方法,成功研制了ITER负离子源1:1尺寸大功率的射频负离子源激励器。在科技部组织的验收会议上,该课题被评为项目的代表性成果之一。
2015年,学院建设先进半导体与封装集成平台。依托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应电系联合脉冲强磁场和光电学院牵头,在西三楼建成320平米洁净室和先进半导体与封装集成平台。洁净室于2015年10月投入使用,该实验平台具有国际一流的器件材料生长及加工设备、完备的后道封装、测试及应用测试设备(可实现低温(-268.7℃),高温(350℃),电压(10kV),电流(1500A)功率器件测试),是目前国际上少有可独立完成功率模块从芯片制作到封装和测试的先进半导体与封装集成平台。
2015年,学院8个团队获得学校交叉创新团队项目资助。“华中科技大学创新交叉重点团队”项目,旨在通过校内培育和孵化,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重大重点项目。团队主要负责人分别是李亮、樊宽军、卢新培、谢佳、庄革、蒋凯、李化、何俊佳。
2015年,科研经费到账2.41亿创新高。其中纵向经费1.2亿,军工类经费0.8亿,创历年新高。
2015年,学院获批29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面上项目15项,青年项目7项,重点项目1项,国际与地区合作基金1项,海外暨港澳学者基金(延续)1项,应急管理项目4项。
2015年,学院工会荣获“省级模范职工小家”称号。省总工会以鄂工发〔2015〕33号文件给予表彰。
2015年,学院实现高水平论文新的突破。以华中科技大学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的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共3篇,其中卢新培为通讯作者的论文被评为热点论文(统计年度发表论文引用次数排在本学科前1‰),刘明海和阮新波分别为通讯作者的文章被评为高被引论文(统计年度发表论文引用次数排在本学科前1%)。
2015年,学院获得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名称“特大型水轮机控制系统关键技术、成套装备与产业化”,华中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魏守平、文劲宇、程时杰为主要完成人;获奖项目名称“电网雷击防护关键技术与应用”,贺恒鑫(何俊佳教授团队)为第六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