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方成大业(专访电气学院李朗如教授)

作者:发布时间:2022-05-10

祖国七十华诞的金秋九月,学院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及预备党员参加“传承华工精神,讲好电气故事”活动,为离职退休的老党员、老教师们送去祝福和问候。我们一行三人,于9月22日上午前去探望了李朗如老教授。

当天,我们怀着紧张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采访地点电机楼,一栋带着沧桑年代感的建筑。简约的大门,厚实的大理石地砖,被多少求学的脚步磨平的台阶——它好似一位长者,质朴稳重。九月的晨光中,一种独有的知识氛围萦绕其间。

教授其人

正当我们站在办公室门口,一声声沉稳的脚步声混着拐杖声将我们的目光拉向走来的这位老人。出乎我们意料,李朗如老教授虽然已经八十高龄,但依旧神采奕奕,精神矍铄。我们向李老教授表示问候,他也热情地欢迎了我们,并执意亲自为我们擦拭木椅,让我们感受到了老教授的和蔼亲切。

李老教授是华中工学院的第一届本科生,毕业后留校担任电机与控制工程系教师,躬耕讲台数十载。如今他已经退休十余年,但依然坚持每天早上来到电机楼办公室,为研究生提供学业或研究上的指导。李老教授这种虽已离职退休,仍始终亲自教导帮助学生、紧跟科学前沿的坚持让我们感慨万分。李老教授在退休期间还进行一些专业书籍的编撰工作,其中一本便是供给研究生使用的《电磁装置设计原理》,另一本则是关于电磁场数值计算的书籍。了解这些以后,我们感悟到,只有知识,只有科学,只有真理,才能够让一个人保持永久的青春活力。李老教授就是我们的榜样,对于他来说,科学研究早已不是工作,而是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风雨华工

我们的谈话从华工电机系的历史开始。李老教授向我们介绍,电机系的前身是电机教研室,后来改称为电机系,“系”即学院,电气学院就是过去的电机系,由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工学院这五所学校的老电机系组成,实力强劲。当年的电机教研室由这五所大学于1953年专业调整时合并组成,很多任教的老先生是解放初期留学回来的,因此设备、人力、师资力量雄厚,学院在全国范围内的学术地位较高,一些评价认为基本上和清华不分伯仲。老教授说道:“当年国家教育部没有设置博士学位,各个大学也并不招收博士。在首次招博士的那一年,教师是否具备招收博士资格需要全国评选,电机专业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全国一共评选了6位,我们院占了3个名额,清华一个,浙大一个,东南大学一个。”说到这里,李老教授的眼神中满是自豪。这是一位老华工电气人对华工电气的热爱所在,正是这种热爱,让多少华工电气人前赴后继,不懈奋斗,华科电气才取得了如今在全国电气专业之中的卓然地位;也正是这种热爱,鼓舞着我们年轻一代的华科电气人,在新的环境,新的时代,追逐前人脚步,为电气、为华科、为祖国贡献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

接下来我们询问了李老教授对华工精神的看法。李老教授果断且坚定地给出了我们答案:实干。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背后,承载的是老一代电气人的质朴追求——他们追求的是对待学术的实事求是、对待科研的一丝不苟。这不仅印证了我们的校训“明德厚学,求是创新”所传达的精神,也是我们电气人代代相传的原则和精神。

李老教授从自身教导学生的方法出发,教导我们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他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教导学生要谦虚做人,踏实做研究,不要到处吹嘘自己。同一辈的其他老教授也同样如此。严师出高徒,当时全国皆知华工的博士生素质极高。

接着,李老教授兴致勃勃地讲起了当时电气学院前身——电机系的情况。当时电机系对博士生要求理论基础扎实,能独立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说罢李老教授自豪地谈到,他们当时带出来的几个博士出去后都有很不错的发展。还强调,老师之所以如此严格要求学生是为了学生考虑,希望能让学生打好基础,而不是带着薄弱的基础直接接触实际工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们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了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才可以很好地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李老教授说:“就业是你能力的一个体现,即使我们学电机的出去以后,也不一定会从事电机的相关的工作。但是在博士时写论文锻炼出来的思想方法、思想逻辑,也是一笔一生的财富。有时候导师只是给你一个题目的方向,这个方向中的一些问题导师可能也不清楚,这时你要自己摸索出它的理论基础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能力是我们专业特别强调的。”联系到我们现在的学业,李老教授的话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我们不能局限于死记硬背课本知识,而应该掌握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此才能真正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我们最后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我校电气专业能达到如此的高度。李老教授说,他在我校六十余年的学习、教学与生活的过程中,给他印象最深的是第一任和第二任校长。第一任是一名物理学家,第二任便是朱九思老校长。朱九思校长治校风格相当严厉,他希望让学生明白“他们来学校是来学知识的,而不是来混文凭的”。说到此,李老教授还讲了一则例子来让我们感受当时的风气:在六十年代,学校禁止谈恋爱,尤其是师生之间。为了树立良好风气,开除了好几名谈恋爱的学生。其中有一个女生一向聪慧过人,成绩优秀,李老教授当时感到非常可惜。此外,李老教授还谈到我校电气专业的门槛之高。当时学生入校时明确分为二级专业方向的,不像现在是电气大类招生。专业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路”和“场”,即电路和电磁场,都要求数学基础好,比机械系对数学的要求都要高,所以当时考入电气专业难度非常大。正是严谨的治校理念和对素养的高要求,一路走来,造就了现在我校电气专业的全国闻名。也是因此,我校电气专业培养了无数的社会尖端人才,投身于社会的各界发光发热。


寄望后辈

本次谈话里,李朗如老教授反复强调了“实干”二字。鲁迅先生有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位老教授,身处和平年代没有为民请命、舍身求法之谈,但埋头苦干、拼命硬干是他坚持一生的准则,毕生追求的信念,也是他最希望能够教给我们学生后辈的华工精神。